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四川2024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县域经济加快向“橄榄型”结构演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03:00    

县域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

4月8日,四川省统计局官微发布,2024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该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全省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壮大,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底部基础进一步夯实。四川省加快打造各具特色、支撑有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梯队,县域经济结构正从“金字塔”结构向“橄榄型”结构加快演进。

在2024年赛迪中国百强区、百强县排行榜中,四川百强区入围13个,数量与上年持平,并列全国第3位、西部第1位;百强县入围7个,数量与上年持平,居全国第5位、西部第1位,7个县全部实现位次进位。20个百强区县经济贡献突出,GDP合计达27289.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2.2%、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总体来看,2024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全部实现增长,超100亿元的133个、占72.7%。其中,超1000亿元的区12个,较上年增加1个;500亿元—1000亿元区间县域24个,较上年增加3个;100亿元—500亿元区间县域97个,较上年增加4个;低于100亿元县域50个,较上年减少4个。

进一步来看,四川省农业基础持续巩固,全省粮食产量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102个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15个县域建设粮油千亩高产示范片1000个;全省生猪出栏6150万头,保持全国第1位,62个生猪产销大县加快推进规模化养殖转型。工业发展势头强劲,113个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其中35个县两位数增长,76个县域工业化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活力不断释放,126个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12个县入选国家县域商业领跑县,13个县入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4年,四川省累计建设天府旅游名县47个,带动入境游客大幅增长。

分区分层竞相发展,市辖区引领带动作用增强。2024年,37个市辖区GDP总量达32171.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对四川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2%。

四川省GDP超1000亿元的12个区均分布在市辖区,37个市辖区平均经济规模869.5亿元,比上年增加41.7亿元。服务业主导优势明显,市辖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3.6%,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显著。有效投资较快增长,市辖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4%,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其中25个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工业投资增长24.4%,是拉动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

此外,四川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39个欠发达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3147.9亿元,比2023年增长6.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6.5%、7.6%,高于全省0.1个、0.9个、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优化,39个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24.0:23.8:52.2调整为2024年的23.5:23.8:52.7,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从“三、一、二”型转变为“三、二、一”型。

2024年末,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达60.1%,183个县(市、区)城镇化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中38个县域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加强骨干路网外通内联,高速公路覆盖的县域已达149个,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划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区732个,64.2%的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标准,144所县级中医医院配备中医康复、“治未病”诊疗设备。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得到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2024年,四川省有82个县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0个县域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22,比上年下降0.04。企业利润向好,143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43个增速超10%。

其中,39个欠发达县域人均GDP达38328元,比上年增长6.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分别高于全省0.3个、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3年的2.29降至2024年的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