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至12月,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化工三部组织81名员工全员投入技能竞赛,通过“理论全员覆盖+实操随机抽考”模式,累计开展理论考试16场,人均参与2次,开展实操考核16场,人均参加1.1次,其中11%为跨岗位加试。这场为期46天的“岗位大练兵”,覆盖了聚丙烯(PP)装置聚合、造粒单元和热塑性弹性体(SBS)装置精制、聚合、后处理等岗位,其中青年员工占比87%。
脱水塔实操题库成为深夜自学指南
——SBS装置精制单元外操 钟炜靖
凌晨两点的精制单元里,钟炜靖正在模拟处置“溶剂脱水塔开车”的实操抽考题目。“上次实操抽到C-5101溶剂塔进料中断的应急处置,我差点忘记检查C-5101是否自循环而吃了亏。”他指着溶剂脱水塔说。现在每个夜班,他都会带着竞赛下发的《异常工况处置清单》进行巡检,清单上的操作要点中,有5项正是他被抽考后补充的实战经验。
设备故障库变成加分项
——SBS后处理单元外操 史小岗
史小岗的笔记本里特别收录整理了《SBS后处理设备非标工况处置案例库》,从2021年开车至今,他已参与处理300余次设备异常处理。“竞赛时处理‘切粒机扭矩波动’只能按标准流程操作,但实际遇到同类故障时,我们曾通过调整模板温度梯度解决了问题。”他正向竞赛评委刘鑫昌工程师提议,将此类创新处置办法纳入考评加分项,目前已有5个实战案例通过技术论证。
以“图”为鉴找差距
——SBS装置班长 姚明雄
走进SBS装置机柜间,班长姚明雄电脑上的“班组技能短板图”格外醒目,里面详细标注着15名班组成员在竞赛中暴露的17项知识盲点。“此次竞赛,我们班组总体平均分仅比第一班组低0.95分,主要是班组成员在跨单元实操中不够熟练。”赛后,姚明雄发动班员将错题改编成“每日一练”案例,并在日常操作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齐心协力,朝着提升操作技能的目标积极前进。
题库里沉淀着操作精髓
——PP装置聚合单元内操 窦二旭
竞赛倒计时阶段,窦二旭已攻克520道专业题库,题库封面上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记录着他对每个技术细节的推敲。学习之余,他将2019-2023年生产数据按牌号分类建档,通过比对DCS历史趋势曲线,总结出不同工况下的参数调节规律。“理论要点必须与实时数据动态适配。”他指着监控屏幕解释,“比如环管反应器压差波动0.05MPa时,就要立即核验催化剂注入速率。”他深知,知识只有经过实践验证,才算真正掌握。
细说聚丙烯造粒参数调控心得
——PP装置造粒单元内操 李富春
在聚丙烯装置造粒单元的日常操作中,内操李富春针对MN70和Y40牌号的生产特性,摸索出一套实用的参数调节方法。通过长期跟踪造粒机运行数据,他发现当这两个流动性较强的牌号出现粘连料和碎屑增多时,关键在于切粒水温、热油温度与切刀转速的协同调整。“每个参数背后都有门道。”李富春从竞赛实操题“造粒出现黏连粒及大块料原因及处理方法”中得到启发并总结分享道,当发现颗粒成型异常时,他会先检查切粒水温是否在最佳区间,通常微调0.3-0.5℃就能改善粘连情况;同时观察热油系统压力波动,通过分次调整模头温度;再结合切刀磨损情况,适当提高5-8转/分钟的转速,确保颗粒切断充分。
图为化工三部实操竞赛现场
这场全员覆盖的技能竞赛,不仅产生了工艺优化提案,更催生了“错题共享”“夜班微课堂”等自主培训机制。正如化工三部经理刘海峰在总结会上所说:“当青年员工开始用竞赛数据反推生产参数,用失利案例倒逼标准完善,这场岗位练兵便超越了考试本身的意义。”在中控闪烁的屏幕前,青年员工正将竞赛答卷转化为提质增效的实际行动。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