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艺术?快去重庆大礼堂,看大学生脑洞有多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6:02:00    

人机交互捏陶土、视力放松训练仪、AI创作艺术品……5月23日,重庆邮电大学“AI科技与艺术 创想未来”优秀作品展在重庆大礼堂正式启幕。展览时间为5月23日至6月1日,市民可前往重庆大礼堂免费观看。

本次展览聚焦AI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创新应用,设置了“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与动画、影视与编导、互动体验”四大展区,展出学生毕业作品、校友优秀作品和教师优秀作品100余件。

在展厅醒目位置,摆放着多件由碎瓷器制作的艺术品,十分精美,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

“创作的灵感来自雅安地震时期,有一个叫作荥经县的地方有不少制陶工厂受损严重,我们当时利用破碎的陶器和全国来援助地方的瓷器等制作了一批工艺品。”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师张建平介绍,本次展览他带来了20余件个人作品,都是利用碎瓷器和传统修复手艺,制作而成。

张建平说,在制作这些艺术品的过程中,他会先用设备对碎瓷进行扫描,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拼凑设计,再利用AI进行完善和推演更多的可能。“AI对于艺术设计来说,可以赋予我们更多的创作灵感。”张建平说道。

在展厅一角,一台电脑前摆设有摄像头和感应器,参观者可以站在电脑前,通过各种手势,体验“涂山窑”陶器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活儿”。

“AI总结的是前人的智慧,我们再加入自己的灵感,让艺术设计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一名参展的同学说道。

重庆邮电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超60%的参展作品运用了智能生成脚本、AI数字建模、VR/AR互动装置等技术进行创作。例如通过AI算法生成的分镜脚本驱动微电影创作,或利用VR技术构建可交互的虚拟艺术空间。

观众不仅能观赏静态作品,更可通过人机协同创作装置实时参与内容生成,如在AIGC绘画区输入关键词生成个性化艺术图像,或通过动作捕捉技术与虚拟角色互动,感受“科技即媒介”的沉浸式创作体验。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