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美,多么诱人,它象征着理想、幸福、进步和健康。一年之季春最美,她散发着醉人的芬芳,一生之中青春美,她充满着生命的力量,精神文明心灵美,她标志着情操和道德的高尚,祖国的明天生活美,她是我们终极追求的理想。”
第5页:“我要工作,无论它伟大或渺小,只要挥汗如雨便其乐无比。播下种子,盼雨水挥洒土地,辛勤耕耘,迎来丰硕果实。我要工作,无论它伟大或渺小,只要挥汗如雨便其乐无比。它出自我的双手,出自我的奋斗与希望,出自我的义务与探索。我要做这工作,因为在我心灵深处,我懂得——这正是我的工作……”
第12页:“北京东四十二条21号《青年文摘》杂志社,邮编100708;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小井316号《中国青年》杂志社,邮编100071;汉口市解放公园路44号《芳草》杂志社,邮编430010;福建省福州市金鸡山路5号《福建青年》杂志社,邮编:350011。”(这些地址对当时15岁左右的我来说,是多么遥远多么神秘、又是多么高尚和让人神往啊!)
麦阁的蓝色笔记簿
第15页:“知识需要更新,但不会死亡。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经历了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男才女貌,多少风云人物,芸芸众生,一个个地死去了,变成了泥土,化成了灰烬。而知识不会死,华佗的知识,鲁班的知识,蔡伦的知识,毕昇的知识,依然没有停止造福人类。屈原、司马迁死了两千多年了,杜甫、李白、白居易死了一千多年了,曹雪芹也死了二百年多了,他们的书,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对人类有用的知识,是不会灭亡的,知识非但没死,而且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着,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从火的发现到火在各领域的运用便是例证,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人们可以看到,前天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了牛顿三定律,而昨天的爱因斯坦,却以他那辉煌的狭义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把力学推进到近光速的高速运动领域,今天呢,今天的人们不是在爱因斯坦理论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吗,知识不死,知识与日月同在……”
第22页:“……这边的树叶绿了,那边的清溪唱着,姑娘啊,春天到了——摘自《落红萧萧》。”
第25页:“明天,明天,差不多过去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空虚,多么萎靡不振,多么渺小,它给自己留下的痕迹是那么少,这些一点钟,一点钟消逝过去的时间又是多么没有意义,多么糊里糊涂啊。然而,人却要生存下去,他珍惜生命,他把希望寄托于生命、自己、未来上面。哦,他期待着未来什么样的幸福啊,可是他为什么没想,其他后来的日子将不会同刚刚过去的这一天相似呢,是的,他连这一点也没有料想到,他向来不爱思索——他这倒做得很好。啊,明天,明天,他安慰自己,一直到这个明天把他送入坟墓。好啊,一旦在坟墓里,他就不得不停止思索了。”
第31页:“《飞翔的诗》——童年时,我追捕着蜻蜓——多想向蓝天飞去;少年时,我望着银色的海鸥——梦见在蓝天飞驰;如今啊,我已插上知识的翅膀——真正飞向科学的寰宇。妈妈,你曾给我讲过——飞翔的故事,如今,我送给你——飞翔的诗。”
第38页:“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随意流露的热情和过早的亲昵。莫里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情的意义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提高自己。鲁迅说,人生的第一意义在于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附丽。”
第43页:“《我为什么写作》:为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为了表现人民大众的困苦生活、希望和斗争而写,为了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动态和革命的胜利而写……也为了探求文学发展规律,阐明它的内含的精神力量而写。写作的目的,起先是朦胧的,三十岁以后,自觉起来了,想拨开生活中的迷雾,使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东西出其真相。说一些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最终,使好人生活得更愉快些,叫坏人不得安宁,我写作是为了抒发我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为了人们能在这地球上活得稍好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在经历了累人的劳动之后品尝一点点快乐的甜甘,我不知道我是谁,因此我写作,为了更多地认识自己。”
“亲爱的朋友,你给了我你流浪的一生,我却只能给你一册薄薄的诗集。若真有来生,请你留意寻找一个在沙上写诗的妇人——席慕蓉”
……
这一刻,当我在电脑前对着这一本蓝色笔记簿,敲击着上述我曾经手抄的内容,几十年的时光过去,我看到逝去的时间里,自己曾经因为热爱而保留的虔诚手迹。
我想要感谢自己的保留,一本塑料封面的蓝色笔记簿,透出时间久远的年代感。现在去到任何新华书店或其它文具用品商店,估计都不会再见到了。它清晰打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烙印,蕴含热爱与质朴,光明与积极向上。
如今在电脑键盘上,重新敲击上述我在生命早期、亲手用钢笔或圆珠笔摘抄的一个个汉字,仿佛感到那是一个又一个积极、阳光、年轻时的自己,被凝固在这本蓝色笔记簿上。生命早期度过的那些日子,即使再不幸不堪,再困厄,再失落与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在内心放弃希望、憧憬与梦想。是的,我愿意用这样的词去描述她,那个年代里塑料封面的笔记簿(有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粉红的……)安放和接纳了多少人的岁月与时光之梦啊。
这本记得满满的珍贵的蓝色笔记簿,使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些远去的夜晚,那张小小的木制四方桌旁,我在抄写,能够清晰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我十五岁,那一年我本来两刀齐的童子军发式的头发又长到肩膀下了,我编着喜欢的辫子,记录或摘抄,是这样投入,心怀虔诚。那些美好的诗句,它们在我读到并抄写的同时也治愈我,给我教益,使我向往远方,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展开思想的双翅去寻觅“理想”。
哲人说,人类对时间的存在有三种感知,过去、现在、未来。现在是依据过去才被命名而存在的,而未来,甚至是下一秒钟,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其实只拥有现在,是“现在”让我们拥有了“过去”。此刻,我只想说,衷心感谢这本保存了多年的蓝色笔记簿,使我与旧时光中的自己再次相遇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