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锈带”变“金带”!广州花都村镇工业园逆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9:05:00    

活用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以“党建引领、政府搭台、村企合作”模式,将零散低效的工业园整合为现代化产业园区,实现政府节流、企业扩产、村民增收的多方共赢……在广州市花都区,一场关于土地与产业的深刻变革正在上演。

曾经的“之都”变成“锈带”

曾经,成就花都“中国皮具之都”“中国化妆品之都”美誉的村镇工业区,如今成了制约发展的老旧“锈带”。数据显示,花都村镇工业聚集区用地面积约18.47平方公里,占全区工业用地总量的1/3,却仅集聚了全区8%的规上工业企业,每亩税收仅5万元。

新庄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改造前

“15家低效企业占了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年产值仅1亿元。”花都区秀全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鹏姬这样描述改造前的岐山村。这种情况在花都并非个例——521个村镇工业集聚区图斑中,具备合法用地手续的仅占15%,42%的物业存在“多手房东”问题,平均每个项目涉及28个权属主体。

村镇工业园曾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工业化中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但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其产业低端、管理粗放、集聚效益差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难以为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提供相匹配的基础条件。

破解用地困局激活产业动能

如何改变花都村镇工业区面临的困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花都区分局局长李文伟介绍:“鉴于花都区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的需求,广州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试点政策,在用地手续、指标规模、产权分割等方面靶向施策。”

“耀晖实际上已经在新庄村扎根20多年,所有者名下已经有5家主营不同产品的制造业企业,均在狮岭镇周边,因发展需求,我们迫切地需要新的建设用地和厂房,但如果直接以产业园建设立项申报用地,新增建设用地的流程将颇为复杂,成本也并不低。”在新庄村村镇工业区改造项目——耀晖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苏永建告诉记者。

政策创新为正在谋求扩张机会的耀晖带来了契机。2024年9月,新庄村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经市政府同意纳入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2024年)清单,其中一期由村集体自行土地整备后交储,随即挂网出让,仅5个月后,项目一期便由耀晖公司竞得,进行产业园的开发建设。

新庄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规划图

李文伟介绍,依照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产业园可按建设用地直接进行报批,无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大幅节约企业用地报批成本;工业用地上的产业配套占比也由15%提高至30%。

在秀全街道,采用做地模式的岐山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同样通过类似的改造路径吸引了超40家企业入驻。万洋科技城总经理谢振华透露:“我们目前一期已经完场招商超45家企业,其中95%为规上企业,预计创造税收7000万。”

通过整合超300宗零散地块,花都建成多个5公顷以上连片园区,容积率从平均0.6提升至3.0-5.0。数据显示,这些改造预计将带动200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撬动固投165亿元。

政村共赢:共享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月租金折算差不多才3元/平方米,环境脏乱差。”这是村民对旧工业园的集体记忆。面对改造阻力,花都创新建立三级党组织架构,开展“村园改造大讲堂”。

在岐山村,“自留物业换空间”的模式成效显著。“我们为村集体代建了约2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未来将按照村民意愿交由村集体自行运营。”岐山村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项目二期地块竞得企业——万洋科技城总经理谢振华介绍道,据测算,万洋科技城(秀全)达产后,仅代建的2万平方米厂房就将为村集体带来预计每年9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在此之前,岐山村地块原本的租金收入约为150万元。

新庄村党支部书记邱雪文算了一笔账:“改造后新增3000个就业岗位,周边餐饮消费也火起来了。”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徐鹏姬表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安全隐患消除,村民住得更安心。”

据透露,花都今年计划再改造1000亩,释放158万方产业空间。未来广州27%产业用地的承载区,花都将持续推动村镇工业园升级改造。据悉,“花都模式”通过制度性改革降低三大成本,为新型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新路径。这种“党建引领、多方共赢”的经验,正在为珠三角低效用地开发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记者手记】

从“包袱”到“引擎”的蜕变,花都用实践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花都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充分地调动了村镇工业区经济体系下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与使用者——“集体”与“企业”进行自我革新的积极性。在这一模式下,政府通过自主整理和做地等方式,避开了因土地收储带来的财政支出增加;企业通过合作开发、连片建设得到了基础设施条件升级后的厂房、土地等生产要素;村集体则受益于规模化的工业产能,得以收取更高的租金,并获得更多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这场“锈带”变“金带”的逆袭,正是新发展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用"寸土"生"寸金"的实践诠释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29日《羊城晚报》A1版

文|记者 范晗越 冷霜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