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市93名准大学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他们在桂花源景区为百年古桂系上红丝带,以集体认养的方式铭志践诺。这一延续四年的 “蟾宫折桂”活动,不仅创新了感恩教育的载体,更以古树为精神纽带,在即将远行的学子们心中种下“活的乡愁”。
咸宁是享誉全国的“桂花之乡”,植桂历史超2000年。这些古桂树,是咸宁的自然瑰宝,也是咸宁人情感的寄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咸宁人的记忆与乡愁。如今,学子们将自己的姓名、理想刻在专属铭牌上,让一棵棵古桂树变成承载情感与记忆的载体。正如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鄂南高中毕业生皮博努所说:“认养古桂树对我而言是一份特殊的承诺。它提醒我,未来无论是在实验室里探索未知,还是在社会中践行理想,都要像古桂那样——深深扎根,向阳生长。”这种承诺,不仅是对古桂树的承诺,更是对自己未来的承诺,也是对家乡的承诺。
从精神传承角度看,活动巧妙诠释了“厚德尚学、勇毅笃行”的咸宁精神。古桂历经百年风雨而不衰,靠的是深扎土壤的根系;年轻人要成就事业,也离不开精神根基的支撑。古桂四季生长的特性——春积蓄、夏担当、秋奉献、冬坚守,恰是咸宁人品格的写照。学子们认养时许下的理想,实质是与家乡精神达成的“成长契约”。
古树扎根越深,学子的情感根基越牢;学子走得越远,家乡文化的传播越广。多年后,当这些年轻人带着成就回归,再看与自己共同成长的古桂,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成长的过程就是让乡愁的根扎得更深,让志向的枝伸得更远。这既是咸宁给予青春的独特养分,也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邓昌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