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硅谷头部VC竞逐Manus,中国AI Agent开启“HeyGen式”出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9:31:00    

来源:Ai前沿圈

2025年3月31日,人工智能领域再掀波澜。中国AI公司Monica AI旗下的通用智能体产品Manus AI被曝已获得至少三家硅谷头部风险投资机构(VC)的投资邀约。与此同时,Manus计划效仿中国AI视频生成公司HeyGen的“出海模式”,将业务和团队深度扎根美国市场。这一动向不仅标志着中国AI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突破,也折射出全球AI竞争的新格局。

背景:从“国内火”到“出海热”

Manus AI自2025年3月初发布测试版以来,凭借其“首个通用智能体”的定位迅速引发关注。其核心功能包括自主操作计算机完成旅行预订、股票分析、跨平台数据整合等复杂任务,被硅谷从业者称为“现象级产品”。然而,此前Manus因“国内火国外冷”的争议一度陷入舆论漩涡。如今,随着美区App Store上线、用户聚会举办及VC投资意向的明确,Manus的“出海”战略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产品动态:高定价与市场反响

1. 定价策略引发争议3月28日,Manus AI正式在美区苹果App Store上线移动端应用,并公布订阅价格:基础版(Starter)55美元/月,专业版(Pro)279美元/月。这一价格远超ChatGPT Pro的200美元/月,成为“全球最贵的生成式AI工具”。

高定价的背后是高昂的运营成本。Manus AI接入的Claude 3.5模型API价格昂贵,且运维AI Agent所需的服务器和芯片成本极高。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 2025大会上指出:“AI Agent的算力消耗是传统大模型的100倍以上。” 这也部分解释了Manus的定价逻辑。

2. 用户评价两极分化尽管价格引发争议,部分用户对产品能力表示认可。有硅谷开发者称:“Manus的任务完成度和交互体验优于OpenAI的Operator。”旧金山用户聚会“场场爆满”的盛况,也印证了其市场需求。

投资动向:硅谷VC的“争夺战”

1. 头部机构竞相入场据硅星人独家消息,过去两周内,Manus核心团队至少两人在硅谷与多家风投机构接洽,至少三家头部VC已明确表达投资意向。尽管具体机构名称尚未公开,但Benchmark、Conviction等曾投资HeyGen的基金被外界猜测为潜在参与者。

2. 估值或达5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Manus正以至少5亿美元(约37.5亿人民币)估值寻求融资,较此前估值增长五倍。若融资成功,这笔资金将用于团队扩张、技术优化及市场拓展。不过,Manus官方对此回应“不予置评”。

“HeyGen模式”的启示

Manus的出海策略被指借鉴HeyGen的成功经验。HeyGen由前SnapChat工程师徐卓(Joshua Xu)创立于深圳,凭借“让郭德纲说英文相声”等AI视频生成效果风靡全球,并于2024年6月获得6000万美元融资后迁至洛杉矶。

若Manus采用类似路径,意味着其将从中国市场导向的“产品出海”升级为“团队与业务双出海”。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

  • 本地化团队:在硅谷启动招聘,组建技术、运营团队以贴近市场;
  • 资本国际化:引入硅谷VC资源,强化品牌信任度与全球化能力。

挑战与未来:中国AI出海的“硬仗”

1. 技术壁垒与成本压力Manus不自主开发基座模型,依赖第三方API和算力资源,高昂成本可能挤压利润空间。此外,其定价能否被美国用户长期接受仍有待观察。

2. 竞争白热化硅谷本土AI Agent项目如OpenManus、OWL等已快速复现Manus的功能,MCP(模型上下文协议)等开放标准也在争夺行业话语权。

3. 战略双轨制Manus的母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主要团队位于北京,如何平衡中美两地的研发、运营资源,将是其全球化成败的关键。

结语

Manus AI的出海尝试,既是中国AI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全球化竞争中一次高风险博弈。其能否复制HeyGen的路径,在硅谷站稳脚跟,或将为中国AI企业提供重要范本。随着融资进展和团队落地的推进,2025年的Manus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