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耕读传家,人文陇中是定西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定西剪纸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付忠民根植定西民俗土壤,用一把剪刀剪出人文陇中,让黄土地也多了一份绚丽色彩。
付忠民热爱剪纸,还是源自父亲木工雕花技艺。付忠民父亲是当地十里八乡有名气的木匠,木上雕花是为了让建筑更有生活美感。在定西乡村,流行的砖瓦房房梁和房檐都有精美的雕花,点缀着朴素的生活。
付忠民继承了父亲的木匠手艺,也跟着奶奶学习剪窗花。西北的冬天寒冷漫长,生活总需要一些人为的点缀。
“剪纸是最直接,也最经济的点缀方式,我们定西的剪纸就在百姓的窗户上,遮板上,比如觉得厨房杂物太多,主家找个板子遮起来,但是板子也不能太单调,剪上窗花美化一下,这也是艺术的安放处。”付忠民认为,定西剪纸最大的特点就是百姓生活,这也是定西剪纸一直充满活力的源泉所在。
小到锅碗瓢盆,大到婚丧嫁娶,定西剪纸的影子无处不在,人们试图用鲜艳的颜色改变黄土地的单调,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正因为这份扎根乡村的执著,定西剪纸在2014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窗花、板帘子、春叶、遮面,这些都是我们定西剪纸的代表,春叶代表春天来了,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剪好窗花和对联、门神一起贴。窗花可以是一朵,更可以是一片,特别是一篇窗花整齐排列,几何美和纹样美相结合,非常有辨识度,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是定西剪纸作品。”付忠民解释定西剪纸形式,他认为,那个花花绿绿又非常好看的村庄,一定是定西剪纸打造的。
而在剪纸内容上,定西剪纸囊括花卉艺术、飞禽走兽等生活装饰图案,以及民俗事象、喜庆寓意、文学戏曲人物、历史神话题材等,有着来源于装饰又不单单是装饰的妙处。
正是定西剪纸特有的民俗特点给了付忠民创作灵感,在多元文化需求更广泛的今天,付忠民在剪纸作品中大量留白,给观赏着更多空间。
“我觉得我们定西剪纸和其他物品结合都能创意出艺术品,比如和台灯结合,那就是一盏有艺术之光的灯,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用现代元素包装定西剪纸,让传统文化更有价值。”付忠民如是说。
让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也是付忠民思考的问题,现在,他经常去学校教孩子们剪纸。同时,定西窗花、板帘子、遮面在民间的老物件正在消失,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必须要保护好这些老物件,所以这几年他一直奔走乡村去收集,希望把这些美美的老物件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