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读丨高铁枢纽站+1,“多核”中山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24:00    

贯穿广东东西部的“超级大动脉”深江铁路迎来最近进展:

4月3日,中山公示了《中山市横栏镇中山西站片区(1011单元)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修改》,中山西站的用地规划正式亮相,也意味着中山西站及其周边片区的开发建设即将具备政策依据,中山在西部片区再添一座高铁站的进度又前进一步。

《中山市横栏镇中山西站片区(1011单元)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修改》公示。

深江铁路和中山西站的出现,无疑改变了中山当前主要沿南北向布局高铁枢纽的格局。加之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已于2024年通车,中山东西轴线上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

一座中山西站,能为助力中山区域交通、镇域经济发展贡献怎样的价值?中山西部镇街,尤其是中山西站所在的横栏镇,能否迎来深中通道通车后的又一“高光时刻”?

《中山市横栏镇中山西站片区(1011单元)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修改》。

重构中山交通版图:从“东强西弱”到“全域均衡”

从区域交通格局上看,中山西站的出现,直接将打破中山高铁枢纽“单核驱动”、轨道网络“东强西弱”的局面。

目前,中山境内共有8个高铁(城轨)站,包括中山站、中山北站、小榄站、南头站、古镇站、南朗站、翠亨站、东升站(暂未运营),大都是广珠城际沿线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山西北部、中心城区和东部。而如果限定是高铁停靠的站点,中山仅有中山站一座高铁站,地处中山火炬高新区。

此外,中山正在建设的南中城际也主要经过翠亨新区、火炬高新区、东区街道和石岐街道,整体布局位于中山中心城区与东部。

而现在,中山的交通版图开始迈向“全域均衡”的新阶段,中山西站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变量。

根据中山最新版的《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下称《总规》),中山将形成“两主四辅”铁路枢纽体系。其中,中山站和中山北站形成组合主枢纽,中山西站则将与小榄站、南朗站、中山南站一起构成辅枢纽,支撑体系建设。在既已公开的信息中,中山西站是四个辅枢纽中目前唯一的高铁站,也是高铁站中唯一一个位于镇域内的。

中山西站鸟瞰图。

这标志着中山的高铁枢纽将实现由“单核驱动”迈向“多枢纽协同”的关键跨越。中山西部落下了一枚重磅“棋子”,交通格局的天平进一步趋于平衡。

对于正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的中山而言,中山西站即可由深江铁路快速对接深圳、江门,也可通过衔接珠肇高铁等线路,触达珠海、肇庆、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地,让中山进一步形成了“深中半小时、湾区一小时”通行圈,扭转珠江口两岸交通“东强西弱”的格局。

激活西部镇街潜能:从“经济末梢”到“产业走廊”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铁站,不少都设在城市郊区。围绕城郊高铁站,一些城市布局建设新城,导入产业、规划建设配套设施,集聚人气。

对于“镇能量”遍布全市域的中山而言,中山西站的选点却“既算城郊、也不算城郊”:

中山西站位于非中心城区的横栏镇,且车站周边暂未得到显著的城镇化开发。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山西站算是一座城郊高铁站。

横栏镇局部鸟瞰图。横栏镇供图。

而中山西站周边,围聚着一众兼具产业实力与人口基础的镇,使其又不太像一座“孤独”的城郊高铁站。

根据中山市2023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山西部片区范围内的古镇、小榄、横栏、沙溪、大涌、板芙、神湾等7镇的常住人口约165万,超过中山全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山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

另一方面,中山西部镇街的特色产业全国知名,例如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横栏花木、沙溪服装、大涌红木等。

从条件上看,中山西站有望重塑中山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尤其在当前中山西部部分镇街的经济体量小于中心城区与东部的情况下,中山西部或将凭借中山西站的规划建设,迎来一次区位价值和产业经济能级的整体跃升。

中山新版《总规》提出构建“三核一轴两带双圈多片区”的国土开发格局,而中山西站则临近“一轴两带”中“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与“沿江‘西接’城镇一体化发展带”的交汇处。

中山西站则临近中山新版《总规》提出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与“沿江‘西接’城镇一体化发展带”的交汇处。

根据规划,中山西站规划区将打造成为集交通枢纽、智能制造、生产研发、展示 展销、生态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铁新区,功能定位为中山西部城市门户空间、中山西部交通枢纽、灯饰及花木产品展示窗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平台。

同时,中开高速、中山西环高速等高速路出入口就在中山西站周边,这一片区能够高效对接中山“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快速疏解人流、物流,形成“快进快出”的交通体系,发挥“西接”作用,做强“承东启西”功能。

未来,中山西站的区域功能或将超越一条交通动脉,而促成一条串联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走廊”,为中山参与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竞争提供战略支点。

专业镇转型契机:从“花木之乡”到“高铁新城”

从路线上看,深江铁路途经中山的多个镇街,仅设的两站一处位于既有的中山北站,另一处中山西站则选址横栏镇。

对横栏镇而言,中山西站的规划建设,是其从传统专业镇向现代化枢纽新城跃升的历史机遇。

过去,横栏镇以花木种植和灯饰制造闻名,有“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照明灯饰制造基地”等国字号招牌。未来随着中山西站规划建设、“高铁新城”的开发、商业配套完善,横栏镇有望从一个“中个子”成长为中山西部的新增长极。

根据规划,横栏镇将改变中山西站片区现状功能相对单一的局面,进行北承南拓,构建“北居南产、中部融合”的空间格局:

中山西站北部将以住宅、生活服务和中央绿地为主,形成北部宜居生活片区;南部以智造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为主,形成南部产业集聚区;中部围绕中山西站交通枢纽,形成产城融合区,进行商贸、旅游、智造、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北、中、南三大片区因地制宜,将进行差异化发展。

此外,横栏镇还将完善中山西站片区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五分钟生活圈、十五分钟通勤圈、三十分钟休闲圈;以“水、花、城”为主题,依托西江花洲、拱北河滨江绿带,建设生态休闲目的地;将花木元素融入城市景观,打造“IP化”城市符号;推动一三产融合,发展科普教育、农业观光等新业态。

横栏镇党委书记李翔宇表示,位居中山向西辐射江门、粤西乃至广西、云南的“西大门”,特别是依托良好的政商环境、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优势等,横栏镇将用好用足湾区红利,加速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强化“站产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加速向“中山西现代化湾区名镇”迈进。

中山西站不仅是中山交通网络的“关键拼图”,更是城市能级跃迁的“战略杠杆”,其规划建设既关乎中山全市融湾发展的宏观布局,也承载着西部镇街振兴与横栏城镇转型的区域期待。未来,这一枢纽能否真正激活“交通—产业—城市”的联动效应,仍需政策协同与市场力量的深度共振。

统筹:何伟楠

采写:南方+记者 陈少宏

【作者】 陈少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