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乔|千帆竞发阳江开渔!粤港澳共筑“蓝色粮仓”
你能想象一声令下3400条渔船同时离港的盛况吗?8月15—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就可以让你感受千舟竞发的壮观场景!这场延续23年的渔界盛事,今年彻底让游客“放开了玩”,已经从传统的开渔仪式升级成13项文旅融合的全民狂欢。
当8月16日的“开渔令”响起,经过三个半月休渔期休整一新的3400条渔船将冲向南海,规模之大创下历史之最。白天的海陵岛看到渔船出港的奇景,傍晚瞬间切换成疍家婚嫁巡游现场,咸水歌对唱、渔家喜服让游客秒变“疍家人”。入夜后的活动同样精彩,沙滩音乐节点燃热情,夜光风筝点亮天际,西海岸烟花秀更是照亮整个渔港。传统开渔与现代文旅在此碰撞,让渔港秒变夏日派对现场。
这场狂欢的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渔业经济的生猛跃升。作为广东的“海鲜篮子”,阳江渔业资源丰富,是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基地。当地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2024年阳江的海水养殖产量达82.05万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达到了38.5万吨 。从全省来看,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产量近一半,是国内知名的“海鲜市场”。
渔业数据节节攀升离不开休渔制度的实施。我国自1995年起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每年5月到8月,南海进入休渔期,恰是让鱼虾安心产卵育幼的“黄金窗口”。休渔后贝类产量暴增9.4倍,蟹类翻3.7倍。广东还增殖放流11亿单位水生生物,近千平方公里礁体成为海底“育儿房”。而对比缺乏科学执行的菲律宾等国,近海资源已濒临衰退,再次印证了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同样作为海岸地区的香港早在2013年起全面禁止香港水域所有拖网作业,并在每年的4—6月于沙洲、龙鼓洲等海岸公园设立临时禁捕区,限制所有渔船进入。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香港向内地水产品提供了广阔且多元的销售渠道,助力内地渔业拓展市场版图,战略意义远远大于香港本地捕捞业。从鲜活水产品到各类加工水产制品,内地渔业产品借助香港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阳江生蚝、白蕉海鲈等产品经香港品牌认证和渠道加持,溢价直供全球餐桌。今年6月深港联合增殖放流超百万尾经济鱼苗,共筑大湾区“蓝色生态链”。这种从贸易到技术、从品牌到保育的多重保障,让香港成为内地渔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伙伴。
而香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阳江也有大功劳。香港稳居内地水海产品出口前五大市场。2025年上半年,阳江港水产品总量达7936.6吨,货值3.5亿元,其中冰鲜海捕水产品占全国供港量的八成以上。如果香港市民想目睹这些海鲜从哪来,8月15日到17日一定要来阳江海陵岛,说不定,你拍下的照片中就有那条日后满载而归的“供港船”。
文字:South记者 伍一杰
拍摄、剪辑:许晓鑫
海报:许晓鑫
【作者】 伍一杰;许晓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