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城通过种植樱桃带领乡亲致富
返乡创业带动乡村经济
曾经,他们怀揣梦想奔赴远方;如今,他们带着经验、技术与乡情归来。返乡能人正以创业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他们带回来的是希望,留下来的是产业,返乡创业者将前沿理念、成熟模式与乡土资源深度融合,让沉睡的田野涌动数字经济的浪潮。
游子回“家”引领致富
“提到黄河谣,名声那也是响当当的,除直接解决当地30多名村民就业外,每年黄河谣文化园40万人次以上的客流量,为周边地区带来2000万元以上的综合增收。”九原区哈林格尔镇黄河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沙骄傲地说。说起来,李沙就是回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他年轻有魄力,干事劲头足,又是‘九原新农人’,带领着咱把日子过得有奔头!”在黄河谣文化园工作的王大爷提起李沙就竖起了大拇指。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在知名央企工作数年的李沙毅然选择回乡创业,除了对家乡、对黄河文化故事的热爱,更多的是九原区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抛出“橄榄枝”,政府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多种要素共同融合到乡村振兴,吸引九原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任职,蹚出了一条“能人”返乡激活“归雁经济”的新路子。
“九原区现在太需要像‘玉米糖了’这样的自媒体人士推介宣传九原本土优秀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农畜产品,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了。”在九原区自媒体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九原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玉米糖了”自媒体博主王亚春用简单的装备拍摄剪辑三五分钟的短视频,分享九原区乡村生活,逐渐成为凝聚起更多网络正能量的“民间力量”。全平台粉丝12万,播放量1.6亿次,收获点赞近60万,荣获包头市“十佳最具社会责任感自媒体账号”称号……提起“玉米糖了”自媒体账号,九原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账号背后的运营者王亚春更是九原区“新农人”的典型代表,中南大学毕业,在国企拥有稳定工作的她,毅然决定辞职回家乡——哈业胡同镇永丰村,用镜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三年里,王亚春拍摄了超过两百条短片,介绍范围也从移风易俗系列短剧扩展到推介九原农特产品,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帮手。“很多人告诉我,看了我拍摄的讲述孝老爱亲、习俗变革等群众身边的故事,特别有共鸣和感触,让我很有成就感。现在我又成为了内蒙古农推官,希望通过自媒体力量,打造自媒体助推乡村振兴新样板、新名片。”王亚春在座谈会上说道。
在九原区,返乡创业已经成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当初的“北雁南飞”,到现在的“群凤还巢”,九原区以服务、凝聚、培养“新农人”“乡土人才”为切入点,利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节点,以乡贤茶话会、工作座谈会等活动为契机,邀请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向其介绍村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思路,鼓励外出青年人才为家乡发展传递他山之石,提出合理建议。近两年来,九原区举办“乡贤共话新春”等各类座谈会224次,让“熟面孔”发挥作用,“新面孔”“破土而出”。
人才回“聚”促进增收
走出乡村,再返回乡村,“城市”不仅是人生经历中的一个过渡词,也缔结起“乡土人才”乌吉莫心中对美丽乡村的小小愿景。阿嘎如泰苏木乡土人才培育中心产业示范项目在乌吉莫的沙葱种植实验基地正式揭牌,旨在通过人才“领头雁”以点带面,让“领头雁”成为引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乌吉莫接过示范项目牌匾后说道:“感谢苏木党委、政府和嘎查一直以来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们也将努力发挥示范基地和致富带头人作用,真正做到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她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接单、打包、发货……沙葱基地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采收分拣、过秤包装,搬运上车的沙葱直接售往全国各地。从最初的小规模加工作坊,到如今完善的加工运营体系,乌吉莫的家庭农场探索种产销一体化,不仅自己种植沙葱,还为其他想种植沙葱的农户提供良种选育、免费技术指导等服务,占地100余亩的沙葱基地,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更是带动劳动就业50余人。2024年,乌吉莫被授予“九原区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近年来,像李沙、乌吉莫这样投身乡村振兴的“九原新农人”“乡土人才”越来越多,如何保证他们在家乡顺利发展?九原区出台了《规范化建设镇级“乡土人才培育中心”工作方案》,在阿嘎如泰苏木、哈业胡同镇、哈林格尔镇、麻池镇4个苏木镇规范化建设乡土人才培育中心,以规范基本阵地、规范基本队伍、规范基本活动、规范基本制度四大标准40项具体行动要求,建立健全培育中心规范运行的制度机制,定期开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对域内嘎查村45周岁以下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青年农牧民进行摸底调查,将优秀青年农牧民分为种植养殖、能工巧匠、经营管理、现代农技四大类别,以组织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补充,从优秀青年农牧民中精准选定123名乡村产业带头人为乡土人才,精准打通服务返乡创业“最后一公里”。
服务回“归”激发潜能
“周长城是我们山羊圪堵村的‘名誉村主任’,他精通果蔬种植,成立了田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5个村的200多户农民使用新技术种植优势果蔬品种。”山羊圪堵村村干部介绍,合作社有效利用自身良好生态环境,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常年种植优质樱桃、草莓、油桃、火龙果、辣椒、豆角、番茄等多个蔬果品种,连续举办4届樱桃采摘节,每年可为包头市场提供优质蔬菜17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60万元。
“我总希望把自己在外面学习和实践的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带回哈林格尔镇,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周长城动情地说,2024年,他积极响应九原区成功人士反哺家乡的号召,成了哈林格尔镇山羊圪堵村的“名誉村主任”,之后他曾多次邀请种植专家进行种植品种和技术的科普讲座和实地参观考察,带领农户提高产品产量,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我要把农业的生态、生产、旅游、教育等功能与休闲融为一体,形成果蔬采摘及餐饮,休闲娱乐、康养、农文旅相结合的科技示范园区,不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带领他们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共同致富之路。”
通过纵深推进“名誉村主任”机制,诚邀农牧、金融、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精英,以及热心公益、有发展思路的各界成功人士选聘“名誉村主任”,九原区把乡贤汇聚起来、把成功人士吸引回来、把资金资源聚集起来,吸引了更多民营经济人士通过返乡发展产业、投资基建等方式回馈家乡。截至目前,九原区选聘的13位“名誉村主任”都已正式上岗,助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路上又多了一个个坚韧有力、步履稳健的身影。
于是,一个个特色种植基地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车间机器轰鸣,一箱箱“家乡味道”通过直播飞向全国。“归雁经济”不仅催生本土产业链升级,更让留守老人重获生计,让返乡青年在家门口实现抱负。政府政策护航、金融机构助力、乡亲邻里支持,这片热土正以最温暖的怀抱迎接游子归来。在这里,每一条创业路都连着乡亲们的致富梦,每一份成功都在书写城乡共荣的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通讯员: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