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上回来,阿姨长满疹子,高烧不退!医生提醒,警惕虫虫“刺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9:2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白奕莎

户外露营,山林避暑,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草丛树荫间也可能潜伏着一些“小刺客”可能正伺机而动。

“发热3天了,全身痛得像散了架,头痛得要裂开。身上还长满了疹子,一碰就痛,累得不行……吃了3天阿莫西林,却一点不见好。”近日,在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李阿姨痛苦地自述病情,一测体温39.3℃。检查发现,李阿姨不仅高热不退、皮疹明显,而且血液检查多项指标异常。结合其严重的头痛和全身疼痛,皮肤科医师贾肖肖第一时间考虑为“立克次氏体感染”。

拿着刚出炉的检查单,贾肖肖再次追问李阿姨近期是否有户外活动史或虫咬史。起初否认的李阿姨渐渐回忆起,发病一周前曾去山上采摘,但没有感觉被虫叮咬。贾肖肖根据既往经验,立刻进行查体,在李阿姨背部发现一处不起眼的焦痂,最终明确李阿姨为“立克次氏体感染”。好在经规范治疗,李阿姨体温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什么是立克次氏体?浙江省皮肤病医院皮肤二科主任、主任医师竺璐介绍,立克次体是一类微小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它们自己不会飞不会跑,主要靠“搭便车”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蜱虫和恙螨叮咬传播。蜱虫常出没于草丛、灌木丛、树林;恙螨则喜欢潮湿的环境,如溪边、丛林等。当这些虫子叮咬人时,立克次体就趁机钻进血液。夏季是这类感染的高发期,户外活动增多,人们暴露风险增大。

立克次氏体感染的核心表现主要有突发高热,常持续不退;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特征性皮疹,可能伴有疼痛或焦痂。还可能伴随极度乏力、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等其他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立克次体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血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叮咬部位出现的焦痂/医院供图

如何预防立克次体感染?竺璐支招,建议做好以下五点。

“武装”出行。进入草地、树林、灌木丛等高风险区域,务必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脚和袖口,穿浅色衣物便于发现虫子,戴帽子保护头发。尽量走在道路中间,减少与植被接触。

驱虫“护盾”。在裸露的皮肤(避开眼口和伤口)和衣物上,喷涂含DEET(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虫剂,并按照说明定时补喷。

“搜身”检查。户外活动后(2小时内最佳),立刻、仔细地检查全身。重点“扫描”头皮、耳后、颈部、腋下、腰部、腹股沟、腘窝、脚踝等皮肤薄嫩、隐蔽处。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硬拔或捏碎。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其头部,垂直向上均匀用力拔出,清洁消毒伤口。恙螨极小不易察觉,重点看有无小红点或焦痂。

及时“洗尘”。回家后尽快洗澡、更换干净衣物,并将换下的衣物用热水清洗或高温烘干,杀死可能隐藏的虫子。

宠物“安检”。经常带宠物去户外的家庭,务必定期给宠物做体外驱虫,防止它们把蜱虫等“刺客”带回家。

医生提醒,若不幸中招,建议立即就医,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像李阿姨那样自行服药,可能延误治疗。同时立即告知医生病史。清晰、详细地告诉医生近期是否有户外活动史或虫咬史,有助于医生快速锁定“真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