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华臣(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释放农村生产力,在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前,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农业科技升级和城乡要素流动等趋势,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完善制度、创新实现形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杨宏力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产权安排、经营主体培育和经营方式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要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丰富“三权”的有效形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构建高效产权体系。土地托管作为“三权分置”的实践创新,整合土地资源、引入专业服务,助力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杨宏力教授所著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以聊城浩伦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土地托管实践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运作逻辑与内在机理,揭示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方向。同时,该著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结合田野调查与计量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成效,并针对地权约束下农地权利配置优化问题,提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为制度的持续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经验支撑。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的宏观背景下,《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以农村土地权利配置为切入点,展开了系统性学术探索。研究首先回溯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历史演进,解构其权利配置的内在逻辑,明晰制度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其次,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运用量化分析方法,科学评估制度改革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增收以及农村治理优化等方面的实际成效;再次,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深入探讨土地权利配置对制度实施绩效的影响机制,揭示产权结构优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关联;最后,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丰富了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学术内涵,在实践层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具体而言,该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筑牢乡村振兴的发展根基。土地作为乡村核心生产要素,其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乡村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农民财产权益实现。通过优化土地权利配置推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激活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其二,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支撑。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必由之路。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营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三,拓展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作为共同富裕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农村地区需要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推动农业农村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循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从学术创新维度审视,该著具有显著的研究特色,能够为政策制定者与理论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鉴。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4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