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唐闻生谈新时代翻译角色:技术变革下的人文坚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12:00    

中国网4月26日讯 翻译,被誉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历来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侨联顾问、原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唐闻生24日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表示,尽管时代在变,技术在进步,翻译作为沟通工具的核心作用依然未变,但其内容与方式却已悄然演变。

2025年4月24日,唐闻生在大连接受中国网专访。 [许晓璇 摄]

唐闻生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例,指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所涉及的语言种类和专业领域不断拓展,这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认为,过去大多数翻译人员主要集中于几种通用语言,如今很多人则需要应对更广泛的语种和更丰富的专业内容。从外交到经贸,从科技到文化,翻译都需提供精准服务。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翻译行业注入了新动力。翻译新工具的出现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人机协同翻译已成为趋势,极大改变了翻译方式。唐闻生指出,尽管技术带来便利,翻译的核心依然离不开人的理解与判断。她表示:“翻译永远离不开人,人工智能可以有力地助力翻译,但它需要输入大量由人创造的丰富语料,而且笔译最后的定稿、审校、语义把关,依然需要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更不要说口译了。”

在她看来,未来的翻译人才应具备复合型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外语言基础,还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甚至了解相关技术,以便与技术人员协作,推动人工智能翻译系统不断优化。“人要能驾驭机器,判断力必须高于机器。”她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责任感和追求,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谈及自身数十年的翻译经历,唐闻生认为应当始终坚持“信、达、雅”这一传统翻译标准。“准确依赖于译者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深刻理解。”她提倡广泛阅读,从文学到历史,从科普到回忆录;只有夯实文化底蕴,保持好奇心,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翻译中争取做到兼具准确性和优美性。

在她眼中,翻译虽然可以算作一种中间媒介,但译者是有祖国的。唐闻生表示:“我们是中国人,就要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得有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