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大义,以身许国、矢志不移。清明时节,让我们一起在革命先烈与亲人的家书中感受那段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左权县麻田镇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旧址内,展陈着左权将军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间,在行军途中或战事间隙写给母亲、叔父和妻子的13封亲笔家书。其中,他写给妻子的两封家书感人至深。1940年,因百团大战在即,左权将军与妻女被迫分离。这张合影中的女儿左太北未满百天。1941年9月24日,左权将军与妻女分别一年后,写下这封家书。
“志兰,亲爱的,看到太北的相片,及你对太北的描写,那样活泼可爱的孩子,更增加了我的想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地望着”……
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称:“我当时都42岁了,我母亲把她保存的我父亲的11封家书寄给了我,就看了这些家书以后,我才觉着我父亲那么疼爱我、那么关心我。”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称:“她一直以为她自己,因为没有父亲,觉得她过得很苦,她说她一直哭着看家书,她说原来我有一个那么爱我的爸爸。”
这是1942年5月22日,左权将军与妻女分别21个月后的一封家书。
“志兰,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和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在这封信发出去的3天后,也就是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在十字岭光荣殉国,牺牲时年仅37岁,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这张照片也成为一家三口唯一的合影。
左权将军的外孙沙峰称:“姥爷的这些家书,其实我也看了很多遍了。过去认识姥爷,他是一个英雄,但是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亲人,我不懂。但是在家书里,一方面是他爱她们、想念她们,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国仇家恨。我就觉得要把姥爷的精神传承下去的责任更加重了。”
而在江西省莲花县有一位开国将领,名叫甘祖昌。1928年,甘祖昌参加红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7年,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后,甘祖昌带着家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投入家乡建设。他的夫人龚全珍是一名全国道德模范,她与丈夫一起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山乡。这个清明,他们的三女儿甘公荣,怀着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与无尽的敬意,提笔写下一封感人至深的家书,不仅表达了心中的想念,也坚定了要沿着父母的足迹继续前行的信念。
甘祖昌、龚全珍三女儿甘公荣称:“爸爸,小时候,我们总不理解你,别人说爸爸是开国将军,可我们记忆中,爸爸只是一个拼命干活、不讲情面、不会享受的老农民。你把钱拿来修路、修桥、建水库,却让我们穿着补丁衣服;妈妈,您把时间花在帮助别人,却顾不上照顾生病的我们。那时候的我,只觉得你们跟别人的爸爸妈妈不一样。现在,我们走在你走过的乡间小路,做着你们当年做过的事,身上穿着志愿者的马甲,总让我觉得你们陪在我身边。爸爸妈妈,如今的我正在努力让自己成为你们一样,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