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有哪些?是否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权威解答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2:53:00    

来源:国家疾控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每到春季,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患上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有哪些?什么样的人群比较容易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该疾病。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手、足、口腔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病变,主要表现是早期发烧,后期有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包括皮肤出现红点,有的还伴有疱疹。身体其他部位有时也会出现皮疹,比如臀部、上臂、腿部。手足口病一般不是太严重,很少出现合并症的情况。假如儿童在患手足口病的时候伴有腹泻的症状,个别儿童会出现脱水,极个别、极罕见的儿童会合并病毒性脑炎。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另外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通常来说,患者的粪便、鼻咽分泌物、出现疱疹时的疱疹液、飞沫,都可以携带病毒。有些物品比如玩具、餐具、口杯、毛巾,被病毒污染之后,也会造成传播。手足口发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但最主要的发病人群还是集中在6个月~5周岁。监测分析发现,1周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不管是家长还是托幼机构,都要做好儿童的健康监测,发现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时,要尽快就医。

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如何?是否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近些年,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虽然流行强度比较高,但是重症比例已经明显下降。2024年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中重症的比例和2009年—2019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97%。二是季节分布呈双峰分布。手足口病从4月开始呈上升趋势,第一个高峰是在5—7月,第二个高峰是在10—11月。三是主要发病人群为5周岁以下的儿童,1周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儿童。四是出现了多种肠道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主要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的角度来预防。一是保持手卫生。因为病毒主要是通过眼、口、鼻侵入机体,所以保持手卫生非常重要。二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飞沫可以传播疾病,如果保持空气新鲜,就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三是在流行季节,孩子们尽量减少聚集。四是尽量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五是接种疫苗。目前有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