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身边事##石家庄头条##灵寿里事儿#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牛郎织女传说:灵寿七夕文化的核心
灵寿县寨头乡的织女山一带,分布着牛郎庄、织女庄和七女沟三个村落,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发源地。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载,当地山川地貌与传说高度契合:牛郎庄位于滹沱河北岸,织女庄位于南岸,两村之间的河流被称为“七女河”(亦称七油河),相传为王母娘娘以金簪划天河所化。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当地民众会举行盛大的七夕节活动,包括祭祀双星、制作巧果、青年男女互换信物等,这一传统被列入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织女山景区成为文化旅游名片。
二、白马岗跑竹马:省级非遗的百年传承
白马岗村的“跑竹马”是灵寿县特有的民间舞蹈艺术,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被列入 河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考究,以竹篾为骨架,糊以毛头纸并彩绘,形态栩栩如生。表演时,演员身着传统服饰,模拟骑马动作,队形变化多样,如“八卦阵”“葫芦对嘴”等,并配以《大钉缸》《小放牛》等民间小调。
该艺术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融入时代特色,创作出《欢迎八路军》《万马奔腾庆胜利》等作品,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
三、慈峪马家木牌楼:顺治御赐的忠义象征
慈峪镇马家牌楼建于清顺治年间,横跨街道,主梁刻有“圣旨”二字,匾额书“行著家邦”,是顺治皇帝为表彰马应珏赈灾义举所赐建。据地方志记载,马应珏放弃科举,以半价售粮救助饥民,其事迹感动主考官并上奏朝廷,最终获此殊荣。牌楼规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彰显皇权对民间德行的嘉奖。该建筑虽于1957年因交通问题拆除,但“行著家邦”匾额现存于慈峪东街,成为历史见证。
四、五郎寨传说:杨家将的悲壮遗存
五郎寨位于陈庄镇西北,相传为北宋名将杨五郎抗辽失败后的避难所。据《灵寿县志》记载,杨五郎在此筑城屯兵,利用险要地势与潘仁美周旋,最终以“猴响锣、羊敲鼓”之计迷惑敌军,遁入五台山出家。现存城墙遗迹与隐蔽的西门暗道,印证了传说的历史背景。此传说与灵寿山区军事文化紧密关联,成为杨家将精神的地方化表达。
五、葫芦山传说:英雄化山的自然崇拜
灵寿西部与平山交界处的葫芦山,相传为葫芦神之子镇压蛇妖所化。故事中,葫芦神子以铁铲钉住蛇精,并化为山体永镇妖邪,体现了民间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英雄主义的赞颂。该传说被收录于地方文化部门整理的《灵寿民间故事集》,反映了滹沱河流域的生态信仰。
灵寿县的民间传说兼具历史深度与文化多样性,既有与国家级非遗“牛郎织女”关联的地域化叙事,也有反映忠义精神的建筑遗存(如马家牌楼),以及承载军事记忆的山水传说(如五郎寨)。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感恩今日头条平台分享正能量,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