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特朗普在多个场合指责鲍威尔是一个“大失败者”,批评他降息太迟,甚至扬言要迫使他离职。但鲍威尔则警告称,特朗普对美国大多数贸易伙伴征收关税可能会加剧通胀,同时表示总统无权罢免美联储主席。尽管特朗普已改口其无意解雇鲍威尔,但双方的唇枪舌战依旧暴露出美国经济内部的严重危机。
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不满,主要集中在降息问题上。特朗普相信“美国经济没有通胀”,且欧洲央行即将迎来第七次降息,因此,特朗普坚持认为美联储也应立即跟进。在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将国际贸易秩序全盘打乱后,降息已成为特朗普避免美国经济衰退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方面,由于关税政策引发国内强烈不满,特朗普迫切希望通过低利率刺激短期经济增长,进而巩固其“拯救美国”的形象;另一方面,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的衰退将难以避免。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显示,特朗普各项贸易政策将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下降近3个百分点。其中,北美贸易受影响最大。2025年,北美的出口将暴跌12.6%,进口也将下降9.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将美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从2.7%下调至1.8%。因此,特朗普要求美联储尽快降息,以对冲中长期经济下行压力。
此外,特朗普团队对其关税政策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无充分准备,因此“甩锅”给美联储也是在寻找“替罪羊”。一旦经济出现衰退,特朗普就可以归咎于鲍威尔降息不及时,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而鲍威尔更关注的是通胀风险。耶鲁大学预测显示,当前,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已飙升至28%,达到1901年以来最高水平。美国的价格水平或在短期内上涨3%,鞋类产品价格短期内或上涨87%,服装短期或上涨65%。关税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当于美国家庭平均损失4900美元,收入最底层的家庭每年将损失2200美元到2600美元。
消费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70%左右。加征关税政策在引发通胀上升的同时,也将降低民众的消费意愿,进而导致企业放缓投资、推迟扩大生产。三重因素相互叠加形成恶性循环,很可能将美国经济拖入“滞胀”的泥潭。
资本市场持续动荡
资本市场在特朗普“关税大棒”下也出现剧烈震荡。美股、美债、美元出现历史罕见的“三杀”:三大股指连续下挫,纳指跌入技术性熊市;美元指数一度创三年新低;美债波动性过大,逐步丧失“避风港”职能。在美国联邦政府大幅削减财政开支、科技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存疑、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等负面因素影响下,国际投资者正丧失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尽管近期特朗普的态度有所软化,一边表态无意解雇鲍威尔,一边又声称打算降低当前对华关税,但特朗普的“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只要其继续推行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资本市场的警报就难以解除。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
美联储于1913年经《联邦储备法》批准成立,被确定为总统和国会无权干预的独立实体。同时,美联储理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任期长达14年,有能力抵御外部政治影响。美联储被赋予双重使命:一是要实现最大化就业,二是要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这种设计初衷是让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能对政府形成一定制约作用。因此,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更多考虑的是长期经济稳定,与特朗普重点关注的短期经济增长存在内在矛盾。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美联储的独立性。世界各国之所以接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美联储的信任。俗话说,“流水的美国政府,铁打的美联储”。美联储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是美元信誉的重要基石之一。
尽管鲍威尔坚称特朗普无权解雇他,但媒体爆料,特朗普数月来一直在私下讨论撤换鲍威尔的可能性,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更曾提议设立所谓“影子美联储主席”以架空鲍威尔的影响力。近期,美国市场的剧烈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对美联储能否继续保持独立地位的担忧。一旦美联储的独立性遭遇重大挑战,美元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信任危机,并最终动摇美元霸权本身。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