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年兽:在古代汉族神话中,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每到年末会伤害人们和家畜。人们通过放鞭炮、贴春联、挂红灯笼等方式驱赶年兽,从而形成了过年习俗。
不同朝代对“年”的称呼不同:唐虞时代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才叫“年”。
“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即“年成”。
“年”字后来引申为一年之收成、年纪、年节、年代、每年的等义,同时也是时间单位,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次所需的约365又1/4太阳日的周期。
“年”的产生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最初是指庄稼的一个生长周期。西周的农夫在农历的十一月间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这被认定为是新年的习俗起源。
在古代,“年”是一个有着礼制规定的称谓,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如“载”、“岁”、“祀”等。
人们常说“年年岁岁”、“三年五载”、“过了年,又长了一岁”等,其中的“岁”、“载”和“年”都是“年”的别称。
这些说法和传说反映了“年”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多重含义和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