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时工资的计算方式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日工资 = 月工资收入 ÷ 月计薪天数
其中,月计薪天数一般为21.75天,这是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将一年365天减去104天(法定节假日)后,再除以12个月得出的。
辞职当月工资 = 月工资标准 ÷ 21.75 × 实际出勤天数
如果劳动者在当月有法定节假日或其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
试用期内的员工辞职,工资按照实际工作时间和试用期的工资标准发放。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且不得低于公司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违法或违约提出辞职,除了获得实际工资外,还可以要求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最后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工作年限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年限超过6个月但不满1年,按1年计算,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年限超过1年,每满1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建议
提前沟通:劳动者在辞职前应与用人单位确认工资结算方式和时间,以避免后续纠纷。
保留证据:劳动者应保留与工资相关的所有证据,如工资条、劳动合同、离职证明等,以备不时之需。
法律咨询:如果对工资结算有疑问或遇到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的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