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立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以下是详细的要求:
报案人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报案材料应能说明案件确实属于犯罪,犯罪嫌疑人存在危害性的行为,包括预备犯罪、正在实施犯罪、犯罪未遂、既遂或中止等。
已有证据材料证明有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发生,例如现场勘查、物证、尸检报告等。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但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应立案。
例如,无责任能力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或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实施的行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只能管辖法律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不是法律上规定的,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不能立案。
报案人应当提供证据材料,包括身份证明材料、报案内容、相关证据等,以证明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
报案人提出书面或口头的报案材料,接受报案的工作人员制成笔录,报案人核对后签字。
受理报案的机关认为属于其管辖范围,有犯罪事实需要予以追责的,予以立案,并出具立案决定书和立案通知书。
公安机关在审查后,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应当依法作出立案决定,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控告人。
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外,都必须网上登记。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应当开展相关调查取证工作,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综上所述,报警立案需要满足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等条件,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报案、受理、审查、立案和调查取证等步骤。报案人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和材料,以便公安机关能够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