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历史文化悠久
文物古迹众多
是北京市唯一的
长城、永定河西山、大运河
“三个文化带”相融区
密尔王室
股胧重地
今天
我们一起去探寻
北大门昌平区的文化密码
城 市
文化范
昌平,汉代开始的地名
昌平两个字
从汉代开始
用到的现在
而且这个名字
一听就是充满了祝愿昌盛平安的寓意
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
周初属蓟国,后归燕国,
西汉始置县
明景泰三年(1425年)
迁县治于永安城
升为昌平州
清朝康熙年间昌平州的地图
当时的行政区域
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
为什么明代昌平权利大了许多?
因为昌平担负着守皇陵的职责
自然要行政区域大一些
财政收入就会多一点
1913年改州为县
先后属京兆区、河北省
1956年划入北京市
为北京市昌平区
1960年初,改为昌平县
1999年9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
昌平撤县设区
居庸关的文化密码
居庸关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是中国乃至世界
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关隘之一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48公里处的
关沟峡谷之中
相传居庸关得名
始自秦代
秦始皇修筑长城时
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
徙居于此
取"徙居庸徒"之意
不过这个传说
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历史证据
所以传说还只是传说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
燕国就要扼控此口
时称“居庸塞”
居庸关有几场
决定当时朝廷命运的战争
辽代末年
金兵进攻居庸关
辽国调集重兵把守
金兵攻关时
辽兵隐蔽在悬崖下面
突然崖石崩塌
士兵被压死许多
不战自溃
而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
成吉思汗在野孤岭击溃金兵40万后
乘胜追击
派前锋将领哲别去夺取居庸关
哲别见居庸关山路崎岖
守备完善
不能轻易攻占
于是定下妙计
猛攻一阵之后即下令撤退
以引金兵出关
并在退却途中设下埋伏
又另派兵伺机抢占关城
金兵守将果然认为哲别势单兵弱
胆怯退却
便出兵追击
中途遇到埋伏
被打得大败而归
回到关前
关城上已插上蒙军旗帜
才知中计
顿时一片混乱溃不成军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
也是先攻取居庸关
而后进入北京城
最终推翻了明王朝
白浮泉的文化印记
从北京市区出发
沿京藏高速驱车40多公里
就到了昌平龙山度假村
白浮泉遗址就在里面
度假村最北头儿有一座简易的小亭
里面有一座雕刻着
“白浮泉遗址”的汉白玉石碑
小亭南侧有两块石碑
分别写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运河——白浮泉遗址”
和“北京文物保护单位
白浮泉遗址——九龙池”
九龙池挨着的就是龙山
山顶有座庙
叫都龙王庙
传说这座庙的龙王管着天下所有的龙
因此叫“都龙王”
或许只有如此气势的都龙王
才有能力保证这里的水源源不绝
让白浮泉当得起运河之源的名头
远在京北昌平的白浮泉
怎么跟大运河扯上了关系?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
为解决元大都漕运缺水难题
引白浮泉济漕
建九龙池
从此
白浮泉成为大运河北起点
如今
白浮泉遗址公园正在规划建设
不久之后
这里就会成为市民探寻运河文化
休憩游玩的好去处了
永定河的昌平寻踪
昌平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主要涉及辖区内
流村镇、南口镇、阳坊镇三镇
寺庙类建筑很多
和平寺、长峪城永兴寺
南口宝林寺、阳坊药王庙等
体现了当时母亲河流域的百姓
对自然的敬畏
而在这个流域
陵墓类文物也很多
主要为位于白羊城村的
清代庆禧亲王家族墓地
另外还有明代
孙公墓、李公墓,明代马国柱墓等
昌平的文化名片:陵寝
明十三陵是昌平的文化名片之一
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
明成祖朱棣皇帝命
江西廖均卿风水师
在现在的北京昌平区境内
找到了这一片山地
经朱棣亲自勘察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
朱棣死后葬于此地
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
在具体确定他们的墓址时
都有风水师参与点穴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
南面开放宽敞
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
向东南奔泻而去
陵墓坐北朝南而立
靠山雄伟壮观
左右护砂环抱
朝向南面远处
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
前景开阔
也能体现
中华风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