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古猗园初名猗园,为明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设计布置,以“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内筑亭、台、楼、阁,立柱、椽子、长廊都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闵士籍去世后,猗园约在万历末转让给翰林李名芳之子李宜之。明末清初,猗园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
第一次: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1860~1862年)间,太平军同清军及“洋枪队”多次在南翔激战,园内部分建筑被毁。同治至光绪年间,南翔各行业公所陆续修复一些可用的建筑,并增建了一些作为行业集议的场所,后来还在园内开设酒楼、茶肆、点心店、照相馆,此时的庙园已名存实亡。
第二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于3月3日占领南翔,古猗园被侵略军占用两个多月。日军撤退后,园内房屋倒塌,假山崩颓,树木被砍,花草枯败。
第三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南翔再遭战火,园内除缺角亭、小云兜及五老峰等假山怪石外,大部分建筑被毁,逸野堂成了日军的马厩,花木古物荡然无存
第四次:“文革”时期,石经幢和石塔上的佛像被破坏,古建筑的翘角被砸,明万历年间“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李宜之的叔父)手迹的石碑被毁,丰子恺等名家书画和其他文物被毁或被没收,并从1967年1月起将园名改为南翔公园。
1、轻轨11号线至南翔站,下车后向西步行15分钟可达,或自2号口出站后乘坐南翔1路、南翔2路可达
2、公交:562路、82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