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立案是指当一方当事人(通常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另一方当事人(通常是雇主或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接受申请并立案处理的过程。
劳动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通常是5日内)受理案件,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立案表明仲裁机构认可了当事人的申请,认为申请中的主体合格、要求清晰,并且属于受案范围。
立案是仲裁程序的开始,意味着争议将依照法律途径进行公正审查和处理。
立案后,仲裁机构会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操作,如向被告发送传票、要求双方提交证据、安排开庭等。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委员会有责任在收到仲裁申请后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一旦立案,仲裁机构将安排仲裁程序,包括审理、调查、裁决等,直至最终解决争议。
立案是劳动仲裁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标志着争议正式进入法律解决渠道,并保证了当事人有机会通过仲裁程序公正地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