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朱粲怎样死的(朱粲,隋末割据势力中的奇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1 10:22:08    

引言:

朱粲,隋末割据势力中的奇葩,在"四塞之地"把自己折腾到败亡。这个人物在动荡的隋末年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他的崛起源于农民起义,却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一个本无野心当霸主的乱臣贼子,为何会在这片暂时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区域叱咤风云?他又是如何最终自导自身走向衰败的呢?这一切的答案,都蕴藏在这段离奇而曲折的历程之中。

一、乱世之渊,朱粲的崛起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的腐朽统治已经彻底引爆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浪潮。就在这一年的年末,随军前去平定山东邹平一带农民义军的朱粲,却在战事中竟然溜之大吉,开启了他后来割据一方的坎坷历程。

按理说,朱粲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军官,在平定起义的战役中理应尽忠职守,可他却临阵脱逃,沿路拉拢起众人作乱,成为隋朝最后时期割据混战的一股新势力。退朝史书对此有如是记载:"引军渡淮,屠竟陵、沔阳,后转掠山南,郡县不能守,所至杀戮,噍类无遗。"可见朱粲一路狼烟四起,残暴凶残,矛头直指人民百姓。

逃离山东老家后,朱粲很快就将活动范围转向了当时的西陆、汝南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西南部地区。这里地处两水夹峙之间,西临秦岭,北靠伏牛山脉,东有桐柏山地,与中原腹地有一定的隔离,加之当时正值各路割据割据者你争我夺,朱粲便将这块所谓的"四塞之地"当成了自己的私人战场和据点。

作为隋末最后的几年里活跃于此地的主要割据势力,朱粲凶残无道的行径自然招致了民间的无尽憎恨。他到哪里都要先掘其仓廒余粮,接着就是放火焚城,百姓更是被他们杀戮殆尽,仅剩下的那些妇孺也常常被活活烹食,可怕程度远超于当年的林椿余孽。

二、荆棘之路,掷于四塞之地

朱粲割据的地盘虽不在四塞之地,但也与当时形势造就的真正四塞地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更有着特殊的时局因素作为助力,使得朱粲在这块区域里几乎成为了一股独立于外的混战力量。

就地理位置而言,朱粲的活动区域正处于当今河南西南部与湖北接壤的地带,西面有秦岭山脉拦阻,将其与关中帝都隔绝;北部伏牛山等大山阻挡,与洛阳盆地遥遥相望;东临桐柏山地,与中原地区也只可勉强连通。如此环绕重重天然屏障,足以让朱粲在这块区域内坐大,暂时无须理会外界干扰。

而在特殊的时局环境下,更是让朱粲把持的地盘渐成一处与世隔绝的避难所。当时的中原腹地,已演变为三股主要实力争夺的混战场:曾在江都发动兵变的宇文化及带领十余万降将回师的隋朝老军,与王世充和越王杨侗互有倾轧;而在西北方面,薛举父子、李轨、刘武周等人又与李渊的新兴力量对峙。在这种军阀混战的大环境下,与他们勾心斗角反倒成了一种负担,反而让朱粲这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得以在默默无闻中生存下来。

当然,朱粲自身的统治手腕也是令其能在此区域杀凶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虽无野心称霸中原,但做事向来狠辣无情,好勇斗狠,连同党都被他杀得丁克族绝。他对于百姓的屠杀和掳掠更是无度残虐,吞食人肉更是赫赫有名,令区域内的百姓家破人亡,遍地哀号。正是这种凶残作风,才使朱粲虽未成大事,却也在一时间无人敢轻易动他。

三、狂徒之梦,人肉为"军粮"

朱粲这个匪徒虽然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但他的为非作歹之事却着实令人痛心疾首、怵目惊心。他所统帅的部队更是以吃人肉为生,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等一的罕见暴行了。

在朱粲攻陷一个州县之后,他们的惯常做法就是先发掘那里仓廪中的储备粮食,将它们尽数掠夺一空,以此来维系部队的短期粮草需求。可是由于他们根本没有从事农耕的打算,过了一阵子,就只能再次展开掠夺和迁徙。每到一处,朱粲必先将那里的房屋城池付之一炬,烧个精光,以断后患。而那些被抢夺得彻底的余粮和赀资,也终将在部队的消耗下很快入了空。

于是,这股疯狂的流寇军阀就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目标,继续他们的劫掠之路。随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一天天加剧,朱粲更是干脆下达了一道令人发指的命令:烹食同袍,以及俘虏的人质和百姓作为"口粮"!

一时之间,朱粲所到之处,杀人无数,死尸遍地,活人更是被分赃烧烤,生吞活啖,这样触目惊心的惨状,也让当地百姓家破人亡,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维持这股部队的"口粮"供给,朱粲干脆在各城堡征收男女老幼,将他们活活烹煮,分给军士食用。这般作为,实在是令人不齿,超越了人们对"嗜人"暴徒的所有想象。

可即便如此,朱粲的部队也终将因无法获得持久的粮草来源而在内忧外患下走向瓦解。这正应了那句"唯勿自倚勃、勃求无厌"的至理名言:野心勃勃的人往往最终会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朱粲的统帅生涯也印证了这一点。

四、强敌夹击,天灾人祸交加

尽管朱粲一度在这块偏僻之地为所欲为,却也难免遭到中原朝廷和其他割据集团的反扑。加之内部矛盾和自然灾祸的肆虐,朱粲的绝境便日益加深。

早在隋末年间,朝廷方面就曾多次派人前去平定朱粲这股疯狂的流寇。可无奈执法者手中兵力孱弱,往往一去半在,未能将朱粲的勾当彻底绝了根。比如隋炀帝时期,有一富人田别岭被朱粲掳掠,田氏上书求援,朝廷这才命将士张利曹从关中出师,前去镇压,却最终未能全功。

及至李渊建立了唐朝新政权,对付朱粲也成为他们的一大紧要任务。据史书记载,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朝派出一支由常伯通、王世充等人率领的大军,分兵五路向朱粲发起了总攻。其中常伯通的军队直扑朱粲根据地,与之遭遇激战,朱粲被迫四散其众而遁。但最终却因常伯通军心涣散,朱粲又很快重新集结,死灰复燃了。

就在朱粲节节败退之时,内部矛盾和分裂也开始了。他的主要亲信杨朗甚至公然起兵谋叛,以致双方在黄河之滨酿成一场惨烈的内战。朱粲虽出其不意,最终击破了叛军,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更令朱粲万分头疼的,是这一带屡遭瘟疫和水旱灾害的侵袭。有一年,这里遭遇了极为严重的荒年,饥馑流民遍野,即便是朱粲的手下也开始摇摆不定,食不果腹,日理万机。加之劫掠越发无计可施,朱粲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朝不保夕了。

五、机缘错失,灭顶之灾

朱粲虽然一度在这块偏远之地为非作歹,可终究还是命运多舛,错失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走向了灭顶之灾的下场。

贞观元年(627年),朱粲在饱受内忧外患的折磨之下,决定投诚唐朝,向时任河南尹张思惠求援,表示愿意重新效忠朝廷。张思惠得报后,连忙上奏朝廷,朝廷也欣然从之,并任命朱粲为武德郡太守,意欲借重他来镇压这一带残余的流寇余孽。

然而就在朱粲即将上任之际,意外却接连而至。首先是河南尹张思惠突然被免职撤换,朱粲失去了这位中间人的牵线搭桥;而很快,原本与朱粲呼吸相通的叛将杨朗又背信弃义,不知去向。最为致命的是,朱粲在准备启程赴任的路上,遭到了以高士臣为首的另一股流寇军阀的伏击,被生擒活捉。

高士臣见朱粲归顺唐室,心生不满,遂将其囚禁于狭小的空间之中,终日惶惶不安。此时的朱粲虽已垂垂老矣,但高士臣仍担心他有反扑的可能,因此决定将其铩羽而去。于是在一个夜晚,高士臣命人将朱粲用绳索绑缚,拖出去斩首示众。当朱粲被拖曳至高台之上,看到了刽子手手中的利刃时,终于明白了一切都已迟矣,只是长叹了一声,低垂着头颅,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朱粲的结局虽然令人扼腕,但也在情理之中。他的一生彷徨混乱,行为作风更是罪大恶极,最终的下场也可谓咎由自取。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粲被斩之后,高士臣竟然下令将朱粲的尸首烹煮,分给部下食用,这一行为更是令人发指,堪称人神共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