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文物 > 
  • 屋檐上的文脉 · 让文物活起来

    总监制:徐文胜监 制:于雁红 马江歌制片人:刘炯利 张若昕校 审:郝玲翔责 编:武浩然编 辑:贾 婷 王姝凝 袁文艺 冀星燕 张 晓 李泽文 程 晖 阎宏亮 王 潇 沈 冰 王云淼

    2025-05-22 07:38:00
  • 出境不能携带哪些物品

    在出境时,有一些物品如武器、弹药、动植物制品、珍贵文物等被严格禁止,而某些物品如烟草、酒精、免税品等则有一定的限制。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禁止和限制携带物品:禁止进境和出境的物品各种武器、仿真武器、弹药及爆炸物品。伪造的货币及伪造的有价证券。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有害的印刷品、胶卷、照片、唱片、影片

    2025-01-13 03:44:33
  • “看·见殷商”展览“上新”,殷墟明星文物青铜手开启京城首秀

    正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出的“看·见殷商”展览“上新”了!5月30日,来自河南殷墟的明星文物——青铜手开启京城首秀,吸引观众竞相打卡。同时,该馆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展览参观流线,营造丝滑逛展新体验。“你好!握个手吧!”10时刚过,第一批观众进入展厅,不少人直奔青铜手的展位。这只“小手”独

    2025-05-30 15:35:00
  • 这位所长穿行高山河谷,探寻远古“石头记”

    人物小传:郑喆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9年以来,主持四川旧石器考古工作,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上百处。其中,稻城皮洛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郑喆轩在稻城皮洛遗址观

    2025-03-18 14:05:00
  • 以科技打开“时光宝盒”(纵横)

     你可能想不到,“中国龙”还会长着一对牛耳。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得益于科技助力,河北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彩绘陶质龙首修复完成,显露出全新的龙形象。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科技手段被引入田野考古,“慧眼览古幽”正在成为“常规操作”。在科技赋能下,考古工作

    2025-06-04 15:12:00
  • 东北首家!这座小而精的考古博物馆,我不允许你还不知道~

    「我们愿意与你一起探索辽宁的每一处隐蔽角落。我们渴望与你一起挖掘生活的更多细节。我们向往远方,但更痴迷和沉醉于黑土地的烟火风味。」——小辽编辑部4月,辽宁的春意越来越浓了,带着专属于春的明媚和暖意,欢迎跟着“小辽探辽宁”。日前,东北地区首家以考古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辽宁考古博物馆」试运行啦!作为

    2025-04-17 15:00:00
  • “通了!” 红岩人用4小时上演现实版 “文物保卫战”

    救援现场。红岩文化中心安全管理处供图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日前,重庆市气象局发布暴雨灾害Ⅲ级预警,作为一级风险防范单位的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迅速按照应急预案进入应急响应状态。6月18日18时许,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大门处排水沟出现严重堵塞现象,一场守护文物安全的“保卫

    2025-06-23 00:33:00
  • 蜀道考古最新成果发布 新发现297处文物遗存

    来源:【天府融媒】蜀道,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地理符号,承载了中西部地区3000余年的文化积淀与发展历史。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下,川、陕、甘、渝四省市考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协同联动,对蜀道全线展开系统性调查与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对金牛道、

    2025-04-27 15:17:00
  • 南京明孝陵石兽遭涂鸦“到此一游”,践踏法律道德刷不来存在感

    五一假期,南京明孝陵景区的石兽骆驼,屁股上被游客用黑色记号笔写了句“到此一游”,还留下了日期和模糊不清的名字,引发网友声讨。据澎湃新闻报道,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安排技术人员清理并恢复原貌,警方正在进一步排查。↑“到此一游”的字样清晰可见。图据澎湃新闻根据公开信息,明孝陵是国务院公布的第

    2025-05-07 10:10:00
  • 文博日历丨中国旅游日,哪件文物让你想起一座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神州大地上一处处历史遗迹古人留下的一件件文物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也承载了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脉动今天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当你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有没有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发现一些眼熟的文物?哪些文物能让你立刻想起一座城?今天《文博日历》带你盘点成都太阳神鸟金饰神鸟背负太阳托举起四季变换、昼

    2025-05-19 07:11:00